🌿【接納 vs 接受|你以為的「放下」可能只是忍耐】

🔓我是您需要什麼嗎的Nishamah帶你從靈性理論到靈性實踐🔓療癒後常見疑問🧐 🌿【接納 vs 接受|你以為的「放下」可能只是忍耐】輸入標題

為身心靈的全面啟發者,我在個案療癒中經常遇到一個問題:「我已經『接受』現狀了,為什麼還是覺得痛苦?」
這時我會反問:「你說的『接受』,是真心接納?還是被迫吞下?」
——這正是多數人卡關的關鍵。

### ✨ 接納與接受,差在哪?
用一杯水比喻最簡單:
**「接受」像勉強自己喝完苦藥**——你知道它對身體好,但眉頭緊皺、喉嚨抗拒,每一口都在提醒「我不喜歡」。
**「接納」則是捧起一杯溫水**——你感受它的溫度流過指尖,不評價冷熱,只是允許它存在。

兩者都「面對現實」,但能量截然不同:
1️⃣ **接受=被動承受**(背後藏著無奈)
「好吧我失戀了,反正人生就是這樣」(但深夜還是偷看前任動態)
2️⃣ **接納=主動擁抱真實**(包含脆弱與力量)
「我現在很難過,但這段感情教會我什麼是愛。我允許自己哭,也相信會好起來。」

### 🌱 3個生活化練習,讓接納自然發生
#### 🍃 情境1:工作超載,老闆又丟新任務
❌「接受」模式:
「算了,職場就是這樣,反正抱怨也沒用」(壓抑煩躁,回家對家人爆氣)
✅「接納」行動:
1. 對自己說:「我現在真的很累,有情緒很正常」
2. 區分「事實」與「解讀」:
→ 事實:工作量超出負荷
→ 解讀:「老闆故意找我麻煩」vs「他可能也不知道我已經超載」
3. 選擇回應方式:溝通調整排程/先做最重要的事/下班後好好休息

#### 🍃 情境2:孩子考試不及格
❌「接受」模式:
「唉,他就是不愛讀書,我認命了」(放棄溝通,親子關係越來越僵)
✅「接納」思維:
1. 區分「行為」與「價值」:成績不好 ≠ 孩子失敗
2. 好奇背後原因:「這科哪裡卡住?需要什麼支持?」
3. 接納「教育是漫長過程」:允許孩子用自己的速度成長

#### 🍃 情境3:發現自己又對伴侶翻舊帳
❌「接受」模式:
「我個性就是記仇,改不了啦」(用標籤合理化重複模式)
✅「接納」突破:
1. 暫停自責:「會在意過去傷害,代表我重視這段關係」
2. 問自己…

:「翻舊帳真正想表達的是______?」(例:需要安全感/希望被理解)
3. 練習用「需求語言」代替指責:「當你______,我會感到______,我需要______」

### 🌟 接納的魔法:在裂縫中長出韌性
我曾有個案哭著說:「我接納自己不夠好,但為什麼還是痛苦?」
後來發現,她把「接納」當成終點,其實——
**接納是「帶著覺知活在過程裡」**:
→ 允許情緒起伏,但不再被它綁架
→ 承認限制,同時看見可能性
→ 像照顧小樹苗一樣:不強迫它立刻開花,而是每天澆灌耐心

🌿 **邀請你本週做一個實驗:**
當遇到不順心的事,先對自己說:
**「我接納此刻真實的感受,
也接納自己正在學習接納。」**
——改變,往往從「允許不改變」開始。

💬 **留言分享:**你曾經把「接受」誤當成「接納」的經驗?一起練習溫柔覺察!

🌟 **探索更多可能性**
如果你對接納與接受的過程感到困惑,或希望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衡與和諧,歡迎訪問我的官方網站,https://prettygalaxy.com/了解我們提供的多元化課程。這些課程旨在幫助你深入理解這些概念,並提供實用的工具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。期待在網站上見到你,一起分享這些寶貴的經驗!

分享你的喜愛
沛臻Nishamah
沛臻Nishamah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